隨著SDN/NFV等新技術的興起,通信行業(yè)的變革與重構已是大勢所趨,SDN/NFV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解耦,將成為未來新型通信網絡的基礎。
SDN和NFV在技術理念上雖然有所不同,但有很強的互補性,SDN可以為網絡帶來更多的靈活性,開啟軟件定義網絡的新時代,而NFV可以更好地適應虛擬化環(huán)境,節(jié)省大量硬件成本。SDN和NFV協同工作可以提供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將兩種概念和解決方案相互融合必然形成更大的價值。
2016年SDN/NFV進入商用部署關鍵期
經過多年發(fā)展,SDN和NFV已經逐漸度過了概念炒作階段,真正進入了商用部署時期。世界權威調研公司Infonetics最新報告顯示,2015年之后SDN/NFV開始進入商用部署階段,2016~2019年SDN/NFV陸續(xù)進入發(fā)展期,2020~2025年SDN/NFV陸續(xù)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期;從經濟效益來看,到2018年,全球運營商SDN/NFV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10億美元。
“2016年是SDN/NFV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時期,全球幾乎所有的主流運營商、云數據中心、互聯網公司都在進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各大相關國際組織也在全力推進相關的標準和技術發(fā)展,2016年SDN/NFV將迎來規(guī)模部署的黃金時代。”在近日召開的2016全球SDNFV技術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指出。
從國際上來看,AT&T的Domain 2.0計劃引起業(yè)界的高度關注。2015年AT&T原定計劃在5%的網絡中引入SDN/NFV,實際已完成5.7%,AT&T將2016年目標提升至30%,2020年目標為75%;AT&T對開源軟件(Open Daylight、ONOS、OpenStack、Open NFV)的使用率已從5%提升至10%;2015年AT&T計劃建設69個綜合云數據中心,目前已經完成至74個;除此之外,AT&T還成立了創(chuàng)新實驗室及孵化器,孵化企業(yè)超過1000家,主導產業(yè)生態(tài),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在云計算和網絡虛擬化的趨勢之下,SDN/NFV必定成為未來網路的關鍵技術,并對整個網絡世界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中國移動明確SDN/NFV的三大應用場景
雖然現在SDN/NFV在標準上還未統一,但是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行動,紛紛發(fā)布屬于自己的未來網絡架構。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指出,目前中國移動已明確SDN三大應用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中國移動的數據中心,2015年中國移動公眾服務云商用部署SDN網絡,提供VPC等網絡服務,中國移動還自研數據中心端到端SDN產品,進行現網試點及商用。
第二個場景是在傳輸網中,進行端到端集客專線開通。中國移動在業(yè)界率先提出面向超大規(guī)模網絡的層次化控制架構,并付諸實現。在北向接口中,率先制定了SPTN標準信息模型及接口協議,實現現網多廠家互聯及智能化升級;在南向接口中,通過標準轉發(fā)設備和南向接口實現跨廠家設備的直接管控;同時,還實現了北向接口、南向接口的高度標準化,部分已被接納為國際標準,目前中國移動已完成現網7家廠商的實驗室互通測試,在廣東、浙江、福建、北京等省進行了在現網商用試點。
第三個場景是在廣域網中,基于SDN架構開發(fā)骨干網流量調優(yōu)平臺(NovoWAN APP),可通過智能計算調整流量轉發(fā)路徑、優(yōu)化網絡利用率。
NFV與SDN引入方向不同,楊志強表示,中國移動的NFV引入主要從VoLTE、物聯網專網和固定接入三大方向著手。
在VoLTE引入方面,主要是利用NFV快速部署和升級特點,利用規(guī)模性發(fā)展VoLTE新網絡。目前,中國移動已在外場4個城市驗證了3個系統廠商核心網云化的快速上線、彈性伸縮、網絡快速更新的三大能力,當前正在進行階段性試點總結。同時,2015年初中國移動啟動融合通信一期試商用,支持1700萬IMS注冊用戶(一億開戶用戶),2016年5月啟動1.5期商用。
在物聯網專網引入中,中國移動利用NFV的靈活擴展能力,提供多樣的物聯網服務。依托專用EPC實現虛擬化的IoT網絡平臺,滿足萬物互聯快速部署和靈活應用的需求。由于物聯網用戶數據的定制化要求高,中國移動正重點考慮加快物聯網HSS虛擬化的重點攻關。
在固定接入網絡中,采用NFV技術重點推進BRAS的C~U分離,有利于高起點推進固定接入網絡,滿足固定接入快速升級、自動開通和靈活的能力開放等需求。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還推出NovoNet新一代網絡計劃,旨在融合IT技術,構建一張“資源可全局調度、能力可全面開放、容量可彈性伸縮、架構可靈活調整”的新一代網絡,NovoNet以“新架構、新運營、新服務”為核心思想,其核心技術正是SDN/NFV。
中國聯通沃云平臺備受關注
與中國移動不同,中國聯通在進行試點與小范圍商用部署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現網向基于SDN/NFV的網絡發(fā)展,實現開放和云網協同的、柔性的、簡約的、超寬帶網絡。
中國聯通研究院云管理研究組組長徐雷指出,在網絡變革的浪潮中,中國聯通基于自主研發(fā)云平臺——沃云平臺,積極開展VPC、業(yè)務鏈、DCI、WoMANO、VCPE等研發(fā)工作。中國聯通積極研究ETSI NFV架構,完成基于沃云的網絡功能虛擬化需求場景的驗證,探索符合聯通現狀的NFV演進路線,其中在虛擬私有云VPC領域,已經完成6個主流廠家、7種方案的測試,并形成測試報告;結合中國聯通業(yè)務需求及場景,分析基于SDN實現方案,為今后業(yè)務實施提供可靠的底層支撐。沃云平臺歷經五年三代演進,形成了完整的云計算產品體系,支持全面的云計算綜合管理。
中國聯通還開展了SDN控制器和業(yè)務鏈管理系統的研發(fā)工作,已經完成SDN控制器Portal和業(yè)務鏈Portal的總體設計、業(yè)務鏈策略控制器的策略設計和流分類器的規(guī)則設計,現有版本研具備系統原型和演示功能。
談到SDN/NFV的規(guī)劃,徐雷指出,中國聯通未來網絡架構采用以數據中心為核心的策略。2016年實現基于SDN的多租戶虛擬網絡、業(yè)務鏈管理系統,基于SDN優(yōu)化數據中心間的網絡轉發(fā)路徑,實現VIM和VNFI等NFV底層支撐平臺;實現IMS、EPG等NFV原型系統,試點基于NFV的GGSN下沉,開展基于SDN的IPRAN控制承載分離;實現基于SDN/NFV的vCPE網關、vOLT/智能ONT驗證和統一低成本部署。2017~2018年,大規(guī)模SDN應用驗證,NFV底層網絡虛擬增強、MANO系統實現;完成一線城市及重點二線城市內機房及DC機房的改造,擴大DGI互聯平面范圍。2019~2020年,SDN/NFV應用經驗向核心網、傳輸網、接入網輸出;跨領域的SDN/NFV部署實踐;推動DC與網絡協同、業(yè)務協同編排、數據給集約化管控。
中國電信:從邊緣到核心引入SDN/NFV
中國電信云計算及SDx聯合技術開發(fā)實驗室執(zhí)行主任王峰指出,中國電信將從邊緣到核心分三步引入SDN/NFV。首先,數據中心進入規(guī)模推廣階段;然后,終端/接入網絡引入SDN/NFV擁有廣闊空間;最后,推動“大網”典型業(yè)務優(yōu)化。
中國電信數據中心領域SDN引入正有序開展,穩(wěn)步推進,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在試驗SDN/NFV方面,中國電信的云資源池試點引入SDN技術主要在浙江、廣東、內蒙基地;VDC現場試驗主要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SDN調度網絡流量現場試驗主要在廣東和江蘇。在集約部署云計算能力,構建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目前中國電信建設云服務器1.7萬臺,云存儲174PB,同時完成14省業(yè)務平臺與IT資源池整合。在建設IDC承載專網,推進互聯網化轉型方面,中國電信以IDC為中心組網,一期將全國最大的15個IDC互聯。數據中心SDN將擴大試點和現網推廣。
在終端和接入側SDN/NFV方面,中國電信已完成全球首個虛擬企業(yè)用戶駐地設備vCPE現網試驗,并將vCPE與物聯網結合實現軟件可定義物聯網關,將WiFi AP管理控制上移,構建可運營的“第四張網”。除此之外,中國電信還率先建設了專業(yè)化、開放的vCPE技術驗證與測試實驗室。
在推動“大網”典型業(yè)務優(yōu)化方面,基于SDN理念的網絡和運營重構“分散的、緊耦合的網管系統:業(yè)務和廠家設備緊耦合,偏封閉,擴展性差。而引入業(yè)務編排和網絡智能控制可使得業(yè)務和廠家設備解耦、開放、可彈性擴展。”王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