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觀之,在手機電視上,要想電信部門輕言放棄,談何容易?雖然廣電部門的領導已經(jīng)出面“拉攏”,稱雙方可以合作,但是廣電把持內容制作、播放,電信只負責互動環(huán)節(jié)、用戶管理的方式就真的能夠讓運營商們滿足嗎?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今年中國移動在無線增值服務上的種種新政:一是分成比例調整,移動要求提高自身的分成、降低SP(信息服務提供商)的分成,就是不想再只是充當一個平臺,為他人做嫁衣裳;二是主動推出“飛信”服務,出招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即時通信市場;三是入股鳳凰衛(wèi)視,打造屬于自己的內容資源。以上種種動作顯示,中國移動的確正在從“移動通信專家”向“移動信息專家”轉型,信息內容服務將會成為其未來的重頭戲。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又怎么舍得放棄手機電視中獲利最豐的內容運營而純粹充當收費管道呢?
不僅如此,在3G到來的背景下,運營商在手機電視的傳輸問題上也有后備選擇,即使不通過數(shù)字廣播技術,也能采用流媒體和3G網(wǎng)絡的速度結合,自行開拓內容運營的市場。如此一來,廣電的“推薦性行業(yè)標準”又有多大威懾力呢?
可見,雖然廣電已經(jīng)搶先推出了“行業(yè)標準”,但是手機電視行業(yè)的整合之路仍然還只是一個開始,只有廣電和電信之間真正取得了共識,并找到更加合適雙方利益需求的合作辦法,這一市場才能獲得真正的啟動。
南方日報